• 文章总数:7654 篇
    文章评论:698 条
    注册用户:83 名
    点击总数:11312215次
网站首页 >> 文友通讯 >> 文章内容

“工人书画家”李德君——《小西湖》总第十九期

[日期:2022-09-21]   来源:《小西湖》总第十九期  作者:文伯宣   阅读:249次[字体: ]

 

       畅意泼墨豪气扬 众友喜闻翰墨香。


    李德君出生在乐山市五通桥一个盐业工人的家庭,五十多年来一直醉心于祖国的书画艺术创 作,在单位里有“工人书画家”之美称。

李德君自幼酷爱书法,后又与丹青结缘。在小学时就爱写毛笔字而且写得不错,受到老师的表 扬,这让他受到很大的鼓舞,愈发喜欢写毛笔字,后来读初中又在每次发的新书背后空白处临摹连环 画上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钢笔画且还彩色,受到 同学们的追捧。高中时有了一点基础后又临摹古画,野外写生,办学校的黑板报等,进厂工作以后每 天下了班就背上画板到郊外去写生,画了五通牛华 大量山水树桥的风景画。后来参加了天津茂林书法 学院的函授学习,在两年的学习中,较系统地学习 了中国书法史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 国书法美学纲要和唐朝孙过庭《书谱》等。他以帖为 师,临池不辍,坚持不懈地先后临习了真、草、隶、篆 等书体,尤其喜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和魏碑等 名帖。2003 年至 2013 年,在牛华民营企业和邦工会 工作,有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时间,十年里,在处理完业务工作后抓紧空余时间在办公室大练书画,特 别是在书法上,比较系统地把历史上有名的书家的字,各种流派都拿来临,据说他将各办公室的报纸 收拢来练,估计写废报纸好几吨。每个星期日要上

     一天班只放半小时录像(员工培训)工作完了以后, 无事就到野外写生画画。55 岁退休后又到江西龙虎 山,泸溪河,庐山,景德镇,安徽黄山,杭州西湖等地 写生画画,后来又随亲戚的货车去九寨沟、诺尔盖、 红原、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去了二次)沿途 写生,感受到了西部风光,特别是青海湖,新疆胡杨 林,昆仑雪山,西藏班公湖,高原风情震撼人心,给 他留下了永远而深刻的记忆,他将沉下心来用手中 的笔绘真景物抒真感情,表达自己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不久前加入五通桥区书法家协会。

    李德君是个不慕名利、不愿张扬又性格豪爽之 人。同事朋友中有开店或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写个店 招、写条横幅和喜欢的来索字求画,他都尽量满足, 于是来者高兴他也开心,他的朋友自然也多了起 来,自己也生活在忙并快乐的状态中,大家亲切地 称他为我们身边的“工人书画家”。多次受到五通桥文友协会、《小西湖》杂志的邀请和委托为部队和单位创作和赠送书画作品,积极参加区书法家协会开 展的“送文化到基层”的活动,到乡镇、社区为老百 姓写春联、画画。他还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经常发 送一些书画方面的知识与古今名家的作品,帮助大 家了解中国书画这一传统文化高雅的艺术和提高 朋友们的鉴赏能力。

    “一晃就五十多年了”,对翰墨丹青一往情深的李德君笑了笑道:“书画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爱好,一种耍法,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也是我最大的一个乐趣”。我写字也不大注重人们说的好不好,写字 只是自己感情的一种宣泄和流露,所以比较随心所 欲、随性所至,每每在写字画画时,就有一种心平气 静、轻松快意的感觉,一天不写画就感觉不舒服。他 动情地对笔者说:“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漫漫人生艺术路,从萌芽,喜欢,热爱至伴我终身,深切体会 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科学(艺术)的道路上,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以后的艺术创 作道路上,我还要使尽全身力气拥抱大自然,用狂 热的心情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画图,最有空灵优美的 书法线条来展示中国书画的艺术之美和悠远神韵!”

    如今的李德君享受着含饴弄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事情多,时间也相对有限,但他仍忙里偷闲 有空就要展纸泼墨,或写或画,自娱自乐,他认为这 样既锻炼大脑和身体四肢,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写字、画画,一般需要站立(写小字除外),手脑并 用,若是大幅作品,还需要全身随着画面、字意要有 节奏地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笔者由此联想到这正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良好心 态和精神,也是老人们健身养生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特别适合老年人在家健身养生的一种好方法。

正是:

忙里偷闲乐挥毫,

 畅意泼墨豪气扬;

 手脑并用益健康,

众友喜闻翰墨香。


编辑点评:李德君先生于泼墨中彰显智慧,于墨香里凸显品德。更是在这喧嚣尘世中追寻自由宁 静的净土,给人指引了方向,真是可敬可喜可佩之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