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印记——向五通桥区改革开放 40 周年献礼
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在滔滔的长河里,你是一朵浪花。
总想为你写一首动人的诗,总想为你唱一曲赞美的歌。滚滚的历史红尘,沉淀的千年盐城,山毓水秀,人杰地灵。那飘流的残香,复古的温醇,似一丝相思之引,唤醒我城市的记忆。
在我的眼里,在你的心里,这里山环水绕,这里榕树掩映。诗人李准作诗赞叹:“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妆淡抹胜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五通桥山水相依、风光旖旎,历来有“小西湖”的美誉。
邂逅五通桥,你可以品尝一道回味悠长的西坝豆腐;穿梭一回飞瀑流泉的桫椤峡谷;感受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畅享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千猪百羊万担米,不如桥滩一早起”。这是流传于五通桥的一句民谣。五通桥是西南重要的盐产地,每天清晨,雾色茫茫,盐工的身影重重、纤夫的号子声声、税官的吆喝阵阵,好一幅昔日五通桥的“清明上河图”。
“大佛脚下画家村。”五通桥纯美的自然山水,集山、水、园、林、寺为一体,融清、幽、奇、险、秀于一身,如梦如仙。这里留下的不仅是美丽,而是让你流连忘返的烟波裴回!曾经有多少名家留迹于此,张大千、徐悲鸿、关山月、南怀瑾、丰子恺……又催生出多少本土文艺精英,吴成之、李琼久、张悲鹭、李道熙、杨天开……所以五通桥也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近年来,五通桥的“中国根书艺术”另辟蹊径,脱颖而出,蜚声中外。
五通桥党史资源厚植。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驻藏着诸多英雄足迹与传奇故事。1927 年 8 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指派共产党员钟善辅到五通桥领导盐工运动,发展党员,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0 月与临时省委建立了通信关系,继后改建为临时省委通讯处。1928 年 5 月,中共四川省委将通讯处改建为由省委直接领导的中共五通桥特支,特支书记钟善辅。这是五通桥第一个党组织,也是乐山境内第一个党组织。1933 年 5 月,省委派巡视员邹凤平到乐山,视察党组织发展状况。5 月28 日,邹凤平在牛华镇后山主持召开党员代表会,成立直属省委领导的中共嘉定中心县委。1938 年 9月,经中共四川省革命工作委员会批准,在五通桥贺宗第即贺国干家里成立了中共嘉属工作委员会,1938 年 12 月,经川康特委批准改为中共乐山中心县委。因此,五通桥是全市党的“一大”会址、 “红船”所在地,是党员寻根筑梦的地方。2016 年,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丁佑君故居和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五通桥的钟声响,那就是竹根机械厂。”1985年,国务院批准乐山地区改建为省辖乐山市,五通桥区升格为县级区。当年,竹根机械厂、环保设备厂、水泵厂、五通电机厂和五通电器厂等五户企业年总产值超过 1 千万元,在全区起了带动作用,被称为“五虎”企业。而今,五通桥规模以上企业 67家,其中上市公司 6 户。
40 年沧桑巨变历历在目,回顾经历的风风雨雨,相信每一位五通桥历史的见证者,内心都会充满无限感慨、欣慰与自豪!都会激发起对自己家乡的无比热爱!
这就是我的家乡五通桥,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对你的爱如花朵般芬芳,如音乐般舒缓,如大海般深邃。40 年来,我从一个懵懂少年走过了知非之年,亲自参与了企业的转制、技术改造与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及园区的建设工作,体验了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高原援藏生活,感受了脱贫攻坚政策给农村带来的致富奔小康希望……
“盐续千年,桥通五洲”。巍巍菩堤山镌刻着变迁的历史,悠悠涌斯江流传着人物的传奇。今天的五通桥,各个领域正击鼓奋进,百舸争流,以昂扬的精神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书写着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