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总数:7654 篇
    文章评论:698 条
    注册用户:83 名
    点击总数:11312207次
网站首页 >> 文友通讯 >> 文章内容

王奇贵—喜玩石头画 晚年乐趣多——《小西湖》总第二十期

[日期:2023-04-06]   来源:《小西湖》总第二十期  作者:文伯宣 / 文·图   阅读:121次[字体: ]

 

王奇贵喜玩石头画 晚年乐趣多

文伯宣 / 文·图

 

初秋时节的一天下午,退休多年、身体健壮的王奇贵老师在家中不大的画桌前手执画笔、聚精会神地在一个鹅卵石上创作他的又一件石头画作品,一见笔者到访便放下画笔热情地请到客厅聊了几句就参观欣赏起了他的石头画。

 

写写画画乐悠悠

 

“以前画的大多送朋友去了,现在这些基本都是最近画的”王老师面带微笑地用手指着放在电视墙和窗台、茶几、画桌上的石头画对笔者说。他像个活跃的年轻人似的既有些许高兴又有点自豪。

这些不起眼的鹅卵石通过他在上面描绘出的一山一水就成了一幅浓缩又别具特色的国画艺术作品,那些动物花草就是一件可人的极致小品;作者利用流利的线条、亮丽的色彩、巧妙的构思和国画艺术的魅力,赋予了冰冷石头的灵性而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成了让人难以移目的艺术佳品。他说:

“这种画的独特优点就是取材容易成本较低,而且易于展示欣赏和收藏,既不会受潮也不得遭虫”。

“您以前画过画的吗” 笔者问道。

“小时候跟一个老师学过绘画,后来因经济困难就中断了,不过那时也打下一点喜爱书画的基础”他回答说。

 

悠然雅趣有常乐

 

他于 1959 年出生在康定,初中文化,先后当过知青、汽修工、驾驶员、森林警察,后担任县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工作至退休,现定居于乐山度晚年。

原来工作时没有空闲搞书画,现在退休清闲下来有时间了,无意下棋钓鱼、打牌玩麻将,再由于身体不大好,散步都要累,脾气性格也比较急躁,于是就想利用练书法,学画画来改一改,以健康和快乐的方式来地度过晚年的生活,“也就是自娱自乐吧”他笑了起来。

“怎么想到在石头上画画?”笔者有点好奇。

“我原本是在自己练书法、学画国画,后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鹅卵石上画画,觉得有意思,而且我们这里河边有很多鹅卵石,大多捡回来就可以画”。

他若有所思地告诉笔者说:起初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画得比较粗糙,但还是热情不减,初心不变,越来越沉醉其中。就这样写写画画,虽然没有多大的长进和成绩,仍受到家人、朋友的喜爱和鼓励,对有的作品还爱不释手。

“热爱书画这种悠然高雅又有趣的爱好对颐养天年、自娱自乐和修身养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取乐方式。” 他认为:在书法或画画时让人心无杂念又平心静气,肢体随着用笔而运动,有一定锻炼和健身的作用,每天的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而且每当写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书法或创作完一件绘画作品特别是朋友们喜欢和求去悬挂于厅堂、置放于博古架和书桌或珍藏后,就有一种旁人难以体味到的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乐享暮年献余力

 

“他现在走路行动都没有以前吃力,脾气也比以前好多了,还很少吃药”在一旁的老伴开心地插话道。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快乐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快乐与健康是天然相连的。有研究者说快乐在于有所作为,快乐必然促进健康,因为它能给人以愉悦和舒适,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王老师对此深有感触:自己就是通过书画获得了快乐和健康,虽已年过花甲还不算老,身体也还行,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画到老,要保持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将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奉献给社会和朋友。王老师告诉笔者,如果有募捐边远贫困山区和资助失学儿童的书画义卖活动,他要参加献上一己微薄之力。

笔者合上采访本,看着眼前体魄健壮、精力充沛、面带高原红肤色和有爱心的王老师,对他的崇敬之意油然而起:这种“主动找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方式和精神值得借鉴,脑子里便冒出这段顺口溜:

夕阳无限好,黄昏勿惆怅。

看淡名和利,知足便心惬。

常动手和脑,晚霞胜朝阳。

倘若有余力,潇洒作贡献。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