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总数:7654 篇
    文章评论:698 条
    注册用户:83 名
    点击总数:11312287次
网站首页 >> 散文天地 >> 文章内容

春天里的一抹阳光——《小西湖》总第二十期

[日期:2022-11-05]   来源:《小西湖》总第二十期  作者:倪丽英   阅读:248次[字体: ]

            今年公司的复工时间一延再延,一延再延,最后终于确定了下来,217 号开工。

    欣喜之余还是不免有些担忧,毕竟还处在疫情期间。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通过各种渠道采买了口罩、体温枪、84 消毒液、酒精、洗手液等,对每一位员工做了放假期间的行踪摸排调查,在公司内部微信群里反复宣讲防疫知识,以及复工后针对防疫工作制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经科局、园区管委会、镇政府三大领导班子联合组织检查后也同意复工。那么,接下来一场实打实的战“疫”就得靠我们自己了。身体的康健,公司的兴盛,工作的稳定,生活的正常,彼此息息相关,希望每个同仁都能有此觉悟和意识,作为公司防疫小组成员之一的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战“疫”胜利。

    复工第一天,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都遮挡在了口罩后面,仅留出眼睛用以传递相互的问候。好久不见,你好吗?嗯,好!倒箔车间那帮平日里叽叽喳喳的大妈大娘们做回了少女时代的纤纤淑女,闭嘴不再高谈阔论她们的男人、孩子、柴米油盐,只压低了嗓门交接工作上的事。偶尔,会被自己或对方压抑出的怪声逗得捂嘴“噗呲”一笑。喜欢见面来点肢体语言交流的小伙们收敛了,文雅了,只点一点头挥一挥手以示招呼过了。三五成群的“大帮小派”自动解散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人与人之间保持了一米以上的距离。吸烟室里没了往日的烟雾缭绕、腾云驾雾。烟,要抽就各抽各的;饭,也要各吃各的。大家按照规定,分时段分批次就餐,快吃快走。以前坐十个人的大圆桌,现在用两块木板架成个十字架放在桌面上,一分为四坐四个人,也不言语,只听得细碎的勺子筷子碰撞碗沿的声音。上下班自觉地到厂门口排队测量体温,领取口罩,登记下班去向,依次有序地打卡上下车。爱哄抢座位的“老倔头”规矩了,爱耍点小滑头插队的“精灵鬼”也老实了。四十几分钟的路程,以往可是大家调侃逗乐的黄金时段,车里常常是此声落彼声起热闹得不得了,而今一片寂静,各自做着无声的事情。一眼看去,打瞌睡的、一路望向窗外若有所思的、在手机上关注疫情新闻……

    以往年年重申又重申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今年竟用不着老生常谈了,这一点那一点的毛病也销声匿迹了。整个公司好像是一支重新组合成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该方时方,该圆时圆,该出右腿时绝没有一个人出左腿,整个儿整齐划一。而且每个人还会时时注意着队形的走向变化,确保自己能准确无误地跟上,因为一旦哪怕有一个人掉链子,整个队伍就会乱了阵脚,功亏一篑。没谁愿意做那个打烂一锅汤的“耗子屎”。

    这时日,从节气上来说应该算作是春天了,可实际上的气温还停留在冬天,加之公司地处海拔接近两千米,寒风依旧潇潇,白雪依然飘零。体温枪在低温的外界环境中就显得不太灵光了,测量完一个得立马揣进怀里捂一下,再拿出来测量下一个。拿进拿出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一点一点的向前慢慢移动。没有抱怨,没有催促,耐心地等待。冷了,原地跺跺脚转转圈活动活动。相比天天给我们测量体温的“小鱼儿”,这点冷算什么,这么点长的时间算什么。每天从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结束,他起码得在露天坝里呆上四十来分钟,一只手搞测量一只手做记录。完了,两只手冻得紫红紫红,两只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口罩被遮挡在里面无法散出的气雾打湿了,镜片上起了一层薄雾。他还笑嘻嘻地说:挺好,雾里看花。

    一天,公司临时通知两名员工回来上班。火急火燎地赶到之后却被挡在了大门口,体温枪出了故障,无法测量。“小鱼儿”心急如焚,对照说明书不停地调试。两名员工站在大门外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他俩知道若不是缺人或者非他们莫属,公司是不会临时才通知的。他俩也明白,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同样重要,不容小觑,来不得一点马虎。配合防疫也是工作,而且应该还是首要工作。好吧,耐着性子等待吧。

    一小会儿了,不见有人出来叫他们,生怕是太冷了门卫室的人就没走出来直接在屋里叫过了没听到,小跑几步到门卫室的窗户底下,伸长脖子里面望了望,见“小鱼儿”还在埋头苦干,便又返回了原地。又好大一会儿过去了,自动收缩大门缓缓地打开了一截,刚好能够一个人进出。他俩小有激动地几乎是同时跑了过去,可根本不见有人出来招呼他们,赶紧止住脚步,疑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似乎是专门为他们打开的大门,悄无声息地再一次退了回去。我猜测,大门是门卫故意打开的吧,那么冷的天,门卫实在是不忍心看他们长久地站在外面受冻,想让他们直接进车间去得了,又或者是想让他们进到门卫室去避避寒。化雪天比下雪天更冷,呼呼的寒风加快了雪的融化,更加考验着一个人的抗冻能力和忍耐力。时间也好像被冷冻住了脚步,嘀嗒、嘀嗒、嘀嗒,慢得悠人。焦急、寒冷,倒让他们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望望门卫室,又望望车间,搓着双手走过来,又捂着耳朵走过去。一圈,一圈,又一圈......

   “好了!”“小鱼儿”利箭一般冲出来,右手高高举起体温枪。三人像是看到了胜利的旗帜,眼里流露出无比的兴奋。当他们测量完体温奔跑着冲向车间的时候,随风飘起的衣角和灵动的背影像极了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美丽、温馨。

    公司有两对从江苏返回的夫妇,按照规定得隔离十四天。隔离室设在了宿舍楼的最顶层,一对夫妇一间。原来住在上面的员工全部撤离,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他们和其他人打照面。回来的头一天,他们就在微信群里告知大家,他们将在宿舍楼的最顶层进行隔离观察,请大家不要前往。宿舍里是不带卫生间的,只有每层楼的走廊尽头设有一间公用卫生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四个人还建了一个小群,谁要去洗漱、方便,便在群里说一声,某某几点几分去,几点几分回,错峰“出恭”。拉、撒、睡的问题解决了,吃、喝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了,得需要人帮忙。宿舍不具备做饭的条件,所有的人统一在食堂用餐。也就是说他们的一日三餐得派专人送上去。派谁呢?防疫工作小组的成员正在研究考虑,一位员工自告奋勇甘当志愿者。不会吧!?我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个看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疑问。这位志愿者和他们中的一对夫妇在年前因为工作上的分歧曾大动干戈,进而大打出手,闹得整个公司沸沸扬扬,最终双方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虽然经过调解,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对方赔了礼道了歉,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可心里的那道坎真正跨过去了吗,大家都是明眼人,只是不便也没有必要揭穿罢了。且不说那对夫妇,毕竟人家是两人,二对一,终不会吃多大的亏。看这位,吵架明显不是女人的对手,体力、个头与对方那位相比也是相形见绌,活生生就是案板上任人宰割的肉,当初可是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可这样的事往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有委屈。之后,话照说,烟照发,只是少了原来的从容自然,生出了别扭的客套难言的尴尬。

    话说回来,其实这位也是江苏籍员工,论起来他们应该算作是老乡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是吵得打得泪汪汪。“想想真丢脸,丢江苏人的脸,想要把这脸面拾起来,还得要我们自己。总想寻个机会让大家都往前迈一步,真正跨过那道坎,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头是微微低着的,眼睛一直盯着地面,一只脚的脚尖很不自在地胡乱地踢着地面。看得出他是羞愧和自责的,这话也应该藏在他心里很久了,今天终于有机会说了出来。“在异地他乡能和家乡的人说着家乡的方言,那是一种应该珍惜的幸福!”这句话他无意说给任何人,只对自己,一字一字喃喃而出,隐隐透着一股子无法掩饰的伤感。内心的柔弱、孤寂、后悔赤裸裸地暴露无遗,让我们看到了最本真的他。身在异处的游子思乡之情最容易泛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乡还好吗?亲人们还好吗?能为家乡为亲人们做点什么呢?此时此刻,内心波澜起伏的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十四亿人民都在忧着自己的小家,忧着共同的大家。抗疫中多少人在逆风前行,多少感人的故事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又有多少人还在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谁还在分彼与此。五根手指要相互依偎紧紧相拥,才能成为一只紧握的拳头,才有足够的力量高高举起,坚不可摧迎难而上。

    他,尚可抛弃前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质疑他呢。那一刻,他小小的身影逐渐高大了起来,像春天里的一抹阳光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

 

    编辑点评 看看,想想,中国人能很快控制疫情,除了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外,不就是普通百姓的积极配合吗?

相关评论
热门阅读